top of page

《獵島計畫》田野調查雜抒
My Miscellanea of the Fieldwork
18-19 November 2021

你將不會看見當日我所見的一切,

因為那些存有,瞬間即逝。

我只能擷取記憶,於此鋪曬。

 

出發前原本想像會是一趟因為自然壯闊而情緒亢奮、不已驚嘆的旅程,然而實臨現場卻並非如此,更多時候是平和穩煦。駐足清水,欣賞斷崖以優雅毅定的姿態,存續於山海之間、靜動之間與古今之間,那種內心與外境的連結感是樸實而深刻的。

 

聳然岩壁揭展了這個星球的悠遠歷史,祂擁海端坐,低語口述著一段段軼聞。情節落在礫石的細緻紋理與岩層的質變褶皺中,你必須拼湊那些裂解,推理圓潤如何被淘洗,想像縫補,始能置身昔日。有趣的是這些故事被搬進以當代片刻為景的造山劇場,時空並置疊加,它們本身仍持續變化成各式新的演繹版本。轉身面海,日光即興,色階豐富的洋藍粼粼。當浪襲礫灘,濤聲渾然,重重音層譜出的劇碼配樂簡直一絕!再入太魯閣,峽谷中峭壁伴溪淵,湍急奔瀉的河歌成了另款混音編曲,樂行緩止處水綠湖湛。倘若將旅途中感官接收到所有元素均切割成小單位,那麼就似以更細膩的方式欣賞著多維度的美感經驗選集。

 

地水火風複織作用著,能量形態既堅實又流幻。歷此而生的斷崖,於外觀形同時歲切片,固結岩藏的源遠面目卻持續月異日新,若宏觀去看,地球母親育植萬物的力量實是綿延而非斷截。無論過去政經因素下的外來文化與在地住民,亦或是橫貫東西、平地與山林的開發歷程,這片大地與人文社會的多元進展息息相關。深究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,其中蘊涵了與自然環境相依、山林萬物間共生共榮的永續生態智慧,是以己力守護森林土地的生活哲學,絕不是對環境資源無盡掠奪或貪婪佔有,可惜這樣的睿智遠見至今卻逐漸被淡忘了。

 

或許我們仍可抱持盼望,將來當人類能深刻覺察到與生態系之間的相互依存性,便會衍生一種充滿交互動力、涵融性的、關聯性的世界觀。具備這樣認同感的「生態自我」是具有可穿透性與流動性邊界的個體,一如自然界各元素所展現的相互滲透。如此,人們將在連結萬物的探索過程中體認到己身即自然,是祂的一部分,並非擁有或宰制者,進而實現內在與外境和諧同步,共融合一。

你將不會感受那天我所感的一切,

然而實際踏上該土地去體驗祂,

屬於你的當下將自足邊綻放。

bottom of page